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厦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诊断正确率53.85%,误诊率46.15%;手术25例,均治愈出院,随访无复发。【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诊断困难;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女,57岁,首次因“四肢关节酸痛、乏力1年”于2012年5月10日入院.患者既往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14年,2012年3月诊断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低钙腹膜透析3次/d.入院查颈部彩超:①甲状腺双侧叶增大伴多发异常回声,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能.②甲状腺两侧叶上极后方异常回声,甲状旁腺增大待排.甲状旁腺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Tcm-sestamibi,99 Tcm-MIBI)核素扫描:(甲状腺右叶上极及左叶下极部位)甲状旁腺组织功能亢进征象(图1).泌尿系彩超未见明显结石.全血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hormone,iPTH):2 103.80 pg/ml,碱性磷酸酶:394 U/L,血钙:2.71 mmol/L,血磷:1.91 mmol/L.关键词:甲状腺内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叙事医学模式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心理干预中对不良情绪、机体康复及支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干预的胃癌手术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该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行叙事医学模式干预的胃癌手术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机体康复情况及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支持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2周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2周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叙事医学模式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心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术后机体康复,改善不良情绪,优化社会支持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国产枸橼酸他莫昔芬片(三苯氧胺)治疗乳腺癌的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试验对象为152例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患,其中术后服用国产枸橼酸他莫昔芬片的患60例(治疗组),服用进口特莱芬的患52例(对照1组),未接受三苯氧胺治疗的患40例(对照2组)。治疗组及对照1组术后两周即服用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或特莱芬20mg/d,共2月,后改10mg/d,长期维持治疗。结果:治疗组患5御局部复发率为13.3%,远处转移率为10.0%;对照1组分别为13.5%,9.5%;对照2组分别为27.5%,22.5%。治疗组与对照1组之间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它们与对照2组之间疗效比较具有显差异。结论:国产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药物,与进口特莱芬具有同等疗效,且价格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5.
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初步经验。方法: 对48例下肢DVT患者采取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内置支架以及暂时性动静脉瘘等方法治疗。结果: 随访1-38个月,26例肢体肿胀消退,无浅表静脉怒张,11例肢体轻微肿胀伴浅表静脉扩张,3例肢体肿胀稍消退,症状有所减轻,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无肺栓塞发生,无滤器内血栓残留。1例术后1个月对侧肢体发生DVT。结论: 本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下肢DVT较好的选择,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HBsAg、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联合检测对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预测价值。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HBeAg阳性的87例CHB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ETV治疗48周后是否获得完全应答,分为获得组(n=38)和未获得组(n=49)。均采取ETV治疗,疗程48周,观测患者基线及治疗12、24、48周时血清HBV cccDNA、HBsAg、HBV pgRNA的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肝组织HBV cccDNA与血清HBsAg、HBV pgRNA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完全应答的预测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HBV cccDNA、HBsAg、HBV pgRNA单独或联合检测对完全应答的预测价值。结果相较于未获得组,完全应答获得组患者基线,治疗24、48周时的HBV cccDNA水平明显下降(Z值分别为-2.452、-2.518、-2.266,P值均0. 001);基线,治疗12、24及48周时的HBsAg水平明显下降(Z值分别为-2.431、-2.750、2.386、2.536,P值均0. 001);治疗12、24、48周时的HBV pgRNA水平明显下降(Z值分别为-2.674、-2.503、-2.528,P值均0. 001)。完全应答获得组患者HBV cccDNA在治疗24周时、HBsAg在治疗12周时、HBV pgRNA在治疗12周时的下降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获得组(Z值分别为-2.352、-2.566、-2.389,P值分别为0. 006、0. 001、0. 004)。血清HBsAg、HBV pgRNA与肝组织HBV cccDNA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3、0.757,P值均0. 001)。治疗24周时HBV cccDNA、治疗12周时HBsAg、治疗12周时HBV pgRNA的水平可作为预测完全应答的独立影响因素(OR分别为6. 248、5. 452、5. 670,95%CI分别为1574~14262、2. 048~16. 888、1. 201~16. 183,P值均0. 05)。HBV cccDNA、HBsAg、HBV pgRNA的ROC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45、0741、0. 773,均明显小于三者联合检测的0. 913(Z值分别为-2.411、-2.712、-2.673,P值均0. 001),其临界值小于7时患者治疗48周时可获得完全应答。结论血清HBV cccDNA、HBsAg、HBV pgRNA联合检测对HBeAg阳性CHB患者的ETV疗效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女性腹股沟疝的特殊性及腹腔镜下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41例成年女性腹股沟疝腹腔镜下修补的临床资料。结果4l例(46侧)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疝修补术,其中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otallyextraperitoneal,TEP)28例(32侧),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ransabdominalpreperitoneal,TAPP)11例(12侧),腹腔内修补术(intraperitonealonlaymesh,IPOM)2例(2侧)。术中发现股疝误诊为腹股沟斜疝2例;3例术前诊断为单侧疝,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2例患者术中发现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术后发生血清肿6例(14.6%);修补区域异物感4例(9.8%);术后急性疼痛5例(12.2%),4例3~6周后基本缓解,1例持续疼痛2个月以上,无腹腔脏器损伤、术后出血、感染、术后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4周内基本恢复非限制性活动,随访期间各修补方式患者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女性腹股沟疝修补方式覆盖了整个薄弱的耻骨肌孔区域,可以有效的防止女性腹股沟区继发疝的发生,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术中子宫圆韧带连续性应尽量予以保留,有利于将来女性患者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喉返神经修复术中,经咽下缩肌入路解剖显露神经,以利于神经修复的可行性.方法:2007-2010年11例单侧喉返神经损伤患者,术中切断咽下缩肌,自入喉处向近心端显露喉返神经,继而行神经粘连松解术1例,神经断端吻合后表面自体静脉套接术10例.手术前后喉镜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游离显露咽下缩肌后方喉返神经,行喉返神经修复术,术后8例患者(73%)发音接近正常,2例患者(18%)发高音时略有嘶哑,1例患者(9%)正常发音时有嘶哑.其中1例行喉返神经松解术,术后喉镜提示声带活动完全恢复,10例行喉返神经断端吻合术,术后仅1例完全恢复声带活动,2例部分恢复,其余7例无明显活动.结论:喉返神经修复术中,经咽下缩肌入路解剖显露神经,有利于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脏外伤患者行保守治疗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1年7月我院17例行保守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保守治疗获得成功,3例患者中转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脾脏外伤患者行保守治疗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保守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病情,有再出血征象时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0.
144例鼻咽癌常规放疗后鼻窦炎发生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常规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0—2005年收治的放疗前无鼻窦炎而放疗后发生鼻窦炎的144例鼻咽癌患者资料,并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鼻窦炎的诊断用MRI法。T1+T2期82例,T3+T4期62例。鼻腔受侵58例,无鼻腔受侵86例。鼻咽灶为面颈联合野6 MV X线常规分割照射68~78 Gy, 6~8周,其中>70 Gy 55例、≤70 Gy 89例。颈部为6 MV X线+高能电子线照射,淋巴结阳性者64~74 Gy, 6~8周;阴性者50~54 Gy, 4~5周。结果 全组患者放疗后鼻窦炎总的发生率为86.8%(125例),其中T3+T4期的高于T1+T2期的,分别为94%(58例)和82%(6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 P<0.05);鼻咽灶剂量>70 Gy的高于≤70 Gy的,分别为95%(52例)和82%(7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 P<0.05) ;鼻腔受侵的高于未受侵的,分别为95%(55例)和81%(7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 P<0.05)。鼻窦炎发生在放疗后3、6、12、>12个月的比例不同,分别占13.6%(17例)、31.2%(39例)、48.8%(61例)及6.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8, P<0.01)。结论 鼻咽癌患者常规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率较高,并在1年内达最高峰;鼻腔有无侵犯、鼻咽照射剂量和T分期与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